首页 >商企 >

中老铁路与绿色发展相伴

中老铁路国内玉溪至磨憨段共新建有普洱站、野象谷站、西双版纳站等11座客运车站,每一座车站都充分融入了当地的山水风光和民族文化特色,可谓“一站一景,站站精彩,可以说,中老铁路这条融合绿色理念的绿色长廊,携绿水青山同行,必将为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注入绿色发展动力。

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合力共为“精设计”。中老铁路中国段总体设计部门曾出台方案达60多个,调查听取沿线各地的环保、水利、国土等有关部门以及受影响民众的意见,尊重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从1.4万公里中,综合地质条件、环境敏感点、城镇规划等因素,最终确定了508公里的生态线,沿线有自然保护区20处、风景名胜区5处、国家森林公园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各3处,成功绕避各类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环境敏感点,降低了对沿线环境的影响。深入调查亚洲象的分布和迁移通道,决定线路走向避开亚洲象主要活动区域,设计建设与生态环境融合共存的野象谷车站,通过延长隧道、以桥代路、设置隔离栅栏和声光屏障等措施,以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理念,精心设计了一条绿色生态线。

严格落实生态保护制度,多措并举“保生态”。中老铁路从工程项目勘察设计开始,就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绿色设计流程,通过创新的理念、细致的工作、科学的手段有效的守护着绿水青山。建设过程中,参建单位严格落实生态保护制度,控制施工范围,优化取、弃土场和施工便道等临时设施,采用道路硬化、植草植树等防护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隧穿山,保护热带雨林,桥跨江河,保护生态自然,多措并举跨越保护区,维系生态衡和生物多样。比如,橄榄坝特大桥以桥梁方式穿越风景如画的橄榄坝坝区,大幅减少了土地占用。在整个中老铁路建设,通过加强施工期环境监控和管理、开展水域生态修复、实施鱼类增殖与水生生态监测、加强风险事故防范、加强渔政管理及环保宣传等措施,有效减缓中老铁路工程施工运营对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鱼类及生态功能的影响。

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因地制宜“绿长廊”。年来,我国将生态文明合作作为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内容,持续造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各国人民。中老铁路作为践行中方“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的对接项目,正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建生态文明的示范工程。中老铁路建设中,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各参建单位结合中老铁路沿线气候类型、植被状况、地域文化等特点,分别按“滇中胜景、林海茶韵、傣家风情、绿色森林”四部分,全力打造西南地区绿色长廊创新示范工程新标杆。根据不同的气候特征,将中老铁路中国段铁路划分为干旱地区和热带雨林地区,因地制宜选择绿化植物,完成了绿化工程施工,力争取得绿化工程实效,修筑与山川同美的绿色生态长廊。

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许多国家都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中老铁路的运营,必将为中老两国的绿色发展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也将为“绿色丝路”注入新元素。(李杰)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