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控领域勇闯难关,自主研发的无压缩机制冷技术伴随中国科考“九天揽月、五洋捉鳖”;由海尔产线走出的磁悬浮中央空调一举填补国内中央空调高端技术领域空白;参与科研攻关的第一台完全由“中国制造”的雪蜡车强势助力冰雪赛事……
以家电著称的海尔,如今科技创新的版图早已不限于家电领域,从推出全球首个智慧家庭场景品牌三翼鸟,到卡奥斯、盈康一生等都成为闪耀的科技名片,海尔,已然成为青岛乃至中国制造企业的科创名片。
在科技攻坚的路上,海尔创新动能为何能够澎湃不息?走近海尔科研团队会发现,强大的科技创新裂变能力,已经成为这家全球型科技企业最鲜明的特色,而源源不断的年轻人在这里埋头实干,用拼搏构筑了海尔牢固的技术堡垒。
勇闯无人区,抢占国际话语权
从2021年初接到需求,到2022年3月首飞成功,海尔研制主动式航空温控集装箱,仅用一年的时间。
“说实在的,当时接到这个任务也有一点懵,毕竟在飞机上使用,我们在以前是没有接触过的。另外,国外的产品当时很想去参观一下,但由于这方面国外保密做的非常好,基本看不到。所以只能够从网络上寻找一些相关的信息,根据公开信息展开论证,最后整理出技术参数,后期依据具体设计一点点的展开……我们就是这样一步步的来切入的。”海尔航空温控工程师宫伟涛回忆说。
宫伟涛表示,由于主动式航空温控集装箱的使用与飞机挂钩,安全性与标准极为严格,箱体每一个面所需承载的极限载荷压力也完全不同。高门槛劝退了绝大多数跃跃欲试的探索者,而持有者更是对技术“严防死守”。
“这么多年来,航空温控领域一直受制于人,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精密电子等对时效、温度要求极高的货物运输量虽大幅增加,但核心技术长期被欧美掌控,国内企业想用高端温控运输装备,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宫伟涛介绍。
勇闯“无人区”,前进的每一小步,都是经过无数碰壁与失败的打磨,更是科研人日复一日付出的璀璨结晶。在一开始的摸索过程中,信息繁琐,结构复杂,困惑在所难免。“就拿产生冷凝水来说,看似是冷凝水‘吸收’还是‘快速蒸发’的问题,本质上却是怎样让箱体不再漏冷。”宫伟涛总结说,“当我们抓住了根本,剩下的就是反复验证,找出最优解。”
宫伟涛带领团队将一个个困难拆分成一个个小问题,逐个单点突破。经过数次试验论证,由海尔自主研发的主动式航空温控集装箱在保温材料、制冷系统、温度控制逻辑等多项指标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与研发同步,海尔的航空温控产业相继进军以阿姆斯特丹、法兰克福、北京、上海、深圳等为支点的国际国内运维网络,标志着中国企业开始抢占该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瞄准产业化,为客户创造价值
曲春柳,一位恬静的95后女生,已经在工业设计领域收获了两项国家专利。
2020年8月,研究生毕业的曲春柳加入了海尔旗下工业互联网平台卡奥斯COSMOPlat,在智能制造产线轮岗实习。细心的曲春柳发现AOI(视觉检测设备)存在问题:AOI显示器固定在机身上,无法根据人的身高进行调节,而且检测板在设备里面,每次操作都要打开设备,无法实时监控,也给操作带来了麻烦。
如何改进?根据卡奥斯的传统,定岗后的新工程师、技术员可以选择一位师父做科研引路人。曲春柳的师父王恒,是位有着十几年工作经验的结构工程师,他教导徒弟:“看见什么都可以提出反面观点,感觉还有继续优化的空间,你才能设计出更好的产品。”
在师父的鼓励下,曲春柳信心十足地研究如何改进AOI。“刚开始对产品不了解,师父和AOI团队的前辈们就带着我,特别细心手把手教我,告诉我应该怎么想,再确定怎么做。我的专利也是在师父和AOI团队前辈们的指导下申请的。”曲春柳说。
和曲春柳一样,95后赵一凡也是一名年轻的团队掌舵人,带领团队拿下了“中国专利奖金奖”。如今,团队的设计专利已经应用到卡萨帝银河挂式空调等产品中,以卡萨帝银河挂式空调为例,从表面看设计已经很出彩,但实际上,更重要的创新还在于技术内核上,这款产品凝聚了赵一凡和研发团队在设计美学、出风角度、全屋送风盲区等多方面的考量。
“第一次设计的外观很颠覆,但顶部进风太少;第二次进风多了,但做出来太厚了……”赵一凡说,为了能够让产品实现产业化落地,他们团队多次迭代设计方案,对用户做到真正有价值。
科创沃土,吸引年轻人入“海”
赵一凡、曲春柳……他们是海尔青年科技人才的“冰山一角”。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面对困难和压力,年轻人的一致心声是:“创新,就是我们的底气!”
海尔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海尔员工中,35岁以下的青年人占比75%,90后、95后已经成为海尔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截至目前,海尔共拥有2万多名科技工作者。
在海尔生物医疗,董庆坤与他的团队研究出的显色微生物培养基,让原本由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生物细胞颜色清晰可见,在实际使用中使临床检测时长缩短了两到三天,实现生物试剂产业端的国产化。
“不断提升优质的工作环境和资源支持,体现了公司对于科研工作者的关注与尊重,让我能更集中精力搞科研项目。”董庆坤说,公司所营造出的尊重科技、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让他感到亲切,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工作,他也有信心充分发挥团队优势,使整个产业的技术迈上新的高度。
宫伟涛也坦言:在海尔的创新过程中,他时常感受的是宽松的创新氛围带来的成就感与激励。“‘人单合一’的工作模式给了我们很大的自主性,而包容试错的企业文化更是让我们科研人员‘全无后顾之忧’。”
据介绍,作为科创沃土,海尔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了不设限的赛道。布局智慧住居、产业互联网两大赛道,拥有海尔、卡萨帝等七大全球化高端品牌和全球首个场景品牌“三翼鸟”,拥有卡奥斯等生态品牌,任何一个领域的科技人才都可以在海尔找到志同道合的科技伙伴。
科技创新如同登山,目标永远是最高峰。围绕年轻科研工作者的“追高”需要,海尔搭建全球化的平台,让每个有志于科技创新的青年都能与全球一流专家对话。目前,海尔在全球形成了“10+N”开放创新体系,覆盖五大洲、20余个国家和地区,链接超过20万专家。成立科学与技术委员会后,海尔聚焦绿色双碳、AIoT/感知与交互、数据生产力等技术方向,凝聚全球创新力量,解决困扰行业的共性技术难题。
随着越来越多年轻的科技工作者走进海尔这个平台,在这里埋头实干,海尔实现了一个又一个“0→1”“1→N”的创新。气悬浮压缩机、平嵌冰箱、主动式航空温控集装箱等原创科技持续突破;12项中国专利金奖、1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6万件海外专利、97项国际标准等权威认可提升话语权,海尔也由此不断刷新科技创新的气质和内涵。
一直以来,海尔都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如今,在海尔集团旗下创业加速平台海创汇的孵化下:7家独角兽企业、102家瞪羚企业、12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360+重点加速企业以及4000+创业项目快速成长。
一个更具硬科技特质的海尔,一个更有“生活的味道”的海尔,正在年轻人如火如歌的创新热潮中,不断成长。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31